反洗钱不利,银盛支付董事长被罚!

反洗钱网(amlcn.com)获悉,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连开多张罚单,直指银盛支付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时任高管的反洗钱漏洞。
罚单显示,银盛支付因“违反商户管理规定;违反清算管理规定;未对外包服务商开展尽职调查;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”四项违规行为被罚没324万余元。
银盛支付其存在“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”的违法违规行为,可能与反洗钱合规管理不到位有关。同时,时任银盛支付服务股份有限公司风险管理部总经理、董事长陈某,因对银盛支付服务股份有限公司“1.违反清算管理规定;2.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。”违法行为负有责任,被给予警告,处罚款15万元。“双罚制”趋势明显。
这起处罚不仅是支付行业反洗钱监管升级的缩影,更暴露出部分机构在合规管理上的系统性短板。
银盛支付此次被罚的四项违规行为,精准切中支付机构反洗钱工作的核心痛点:
1、商户管理失守:商户准入环节的审核漏洞,可能导致虚假商户混入体系,为洗钱资金提供”伪装”渠道。
2、清算管理违规:资金流监测机制失效,可能放任异常交易流向未明账户,削弱支付链条的透明度。
3、外包服务商尽调缺位:第三方合作方的资质审查不足,易引发责任转嫁风险,甚至成为黑产共犯。
4、与身份不明客户交易:直接违反反洗钱法基本原则,为非法资金流动打开”后门”。
值得注意的是,陈某作为风险管理部门负责人,其被罚表明监管已穿透至个人责任,标志着”权责对等”的监管逻辑全面落地。
支付机构在反洗钱领域的困境,往往肇始于内控机制的薄弱环节。现实中,部分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,将商户准入审核简化为流程性操作,甚至默许外包服务商在资质不全的情况下快速入场。这种短视行为不仅让虚假商户混入支付网络,更可能因外包合作方的合规漏洞引发系统性风险,最终导致资金流向失控、监管红线被触碰。
与此同时,技术迭代的滞后性正在放大新兴支付场景的合规风险。随着跨境支付、虚拟货币交易等复杂业务的爆发式增长,传统基于规则引擎的反洗钱监测模型显得力不从心。面对多层嵌套的资金流向、虚拟钱包的匿名性特征以及跨境交易的时差与币种差异,现有系统难以穿透式追踪异常行为。这种技术与业务创新的错位,正在成为行业反洗钱体系中最危险的裂缝。
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合规文化的缺位。部分机构高层仍将反洗钱视为成本负担而非战略资产,导致合规部门预算占比长期低于国际标准,专业人才流失严重。这种资源错配直接削弱了企业主动防控的动力,形成”违规成本低于合规投入”的悖论。
值得注意的是,监管层面已开始强化个人问责机制,通过穿透式监管将责任落实到具体高管。未来若能建立反洗钱责任清单,将失职行为与行业准入挂钩,或许能倒逼管理层重新审视合规价值,推动行业从”被动合规”向”主动风控”转型。
当支付行业迈入精细化运营时代,合规不再是发展的掣肘,而是构筑长期价值的基石。唯有在创新与风控间找到平衡支点,支付机构才能在监管浪潮中行稳致远。

未经允许,严禁转载。发布者:反洗钱网 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amlcn.com/90.html

(26)
上一篇 2025年3月25日 下午3:30
下一篇 2025年4月1日 下午3:20

相关推荐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QQ:80027302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件:aml@amlcn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3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
关注微信
分享本页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