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洗钱网获悉,中国人民银行对中信银行及其多名高管作出行政处罚(银罚决字〔2025〕60-65号),涉及客户身份识别等关键反洗钱环节。
中信银行因违反金融统计相关规定、账户管理规定、反假货币业务管理规定、占压财政存款及资金、信用信息管理、客户身份识别及交易记录保存等多项规定,被警告并处以1535.7万元罚款。
处罚显示,中信银行在反洗钱基础管理体系方面存在明显漏洞,尤其是在客户身份识别(KYC)和交易报告履职上。反洗钱网特邀评论员指出,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及未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,是银行反洗钱合规管理中的高风险环节。
相关责任人中,包括信用卡中心、公司银行部、零售银行部、财富管理部及国际业务运营中心的副总经理或负责人。共计三人因未履行KYC或相关合规义务被罚3.5万元至7万元不等。其中,朱某龙因违反信用信息管理规定被罚17万元,为处罚金额最高者。
业内人士指出,此次处罚体现出监管部门对银行反洗钱和合规履职的高压态势。近年来,中国人民银行及其他监管部门频繁强调,金融机构必须落实客户身份识别、交易监测、可疑交易报告和大额交易报告制度,尤其在零售、信用卡及跨境业务环节,合规失职可能导致重大风险。中信银行此次涉及多个业务部门的违规行为,反映出其在内部控制、跨部门协作及合规责任落实方面仍存在短板。
此次处罚也对银行业敲响警钟。专家建议,银行应从以下几方面强化反洗钱管理:一是完善KYC制度和客户风险分类体系,确保身份识别全覆盖;二是通过金融科技和大数据手段提升交易监测和可疑交易识别能力;三是强化内控执行力和高管责任落实,确保关键岗位人员履职到位;四是建立定期合规审计和培训机制,持续优化反洗钱体系建设。
综合来看,中信银行的多项反洗钱违规及高额处罚,既是对其自身管理体系的警示,也是对整个银行业的提醒:金融科技快速发展背景下,制度完善和执行力缺一不可。未来,银行必须以高标准、严要求建设反洗钱合规体系,才能在复杂金融环境中稳健运营,防范系统性风险。
未经允许,严禁转载。发布者:反洗钱网 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amlcn.com/4192.html